8月5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3.1亿元,增长13.6%。
作为成都市经济主支撑和动力源,成都高新区经济内生动力强劲。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速8.6%。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9亿元、增长25.1%。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650.7亿元、增长11.4%。新增各类型市场主体35353户,同比增长33.27%。
全域推进五大产业功能区建设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速8.6%。
“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长6.9个百分点。”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在线经济需求持续释放,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销量不断增长,集成电路企业生产供不应求,区内相关企业订单充足稳产满产,支撑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上半年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5.7%;IC设计、储存设备和无线产品研发类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为21.6%。
欧林生物、康诺亚等生物医药企业相继上市,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首家医院成都京东方医院正式开诊……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同步稳定增长,规上生物制造业增长13.2%。
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爱奇艺等头部企业聚集的成都新经济活力区,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1-6月,新经济属性规上企业营收544.7亿元,增速达38.8%,424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516.9亿元,同比增长38.9%。
据悉,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正式投用,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上的成都未来科技城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成都高新区正全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新经济活力区、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天府国际生物城和未来科技城五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达6家
6月28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44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上市(首发)申请获通过,成为成都高新区第6家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此前,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先导、苑东生物、纵横股份、极米科技、欧林生物相继登陆科创板。
科创板企业,可以看作是区域科创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不断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科创动能持续释放。1-6月,成都高新区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1家,新增发明专利312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约1500件),新增高层次“四派”创业人才259人,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203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增长24.9%。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各类人才总量超过60万人,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45个、国家级孵化器17个,有效发明专利累计22940 件(高价值发明专利约1100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1件,上市及过会企业总数达50家。
新增各类型市场主体35353户
上半年,成都高新区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新增各类型市场主体35353户,同比增长33.27%,注册资本(金)1222.11亿元,同比增长37.22%。其中,新注册企业18924户,同比增长38.36%,注册资本(金)新增1212.92亿元,同比增长37.41%;个体工商户16429户,同比增长27.95%,资金总额9.19亿元,同比增长17.97%。
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活力不断显现。今年1—6月,新增住所(经营场所)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内企业13919户。“从企业注册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区投资信心进一步回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长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注册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实现14个高频行业“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标核准、一窗出证”。推进电子证照共享复用,关联审批事项356项,累计生成电子证照17.8万余件。打造“一网多端”基层服务模式,实现“15分钟政务服务圈”可达、可办、好办、快办,已有300余项事项“就近办”。
此外,成都高新区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出产业类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建立“工程建设全流程一站式审批审查服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高新区累计市场主体存量255300户,注册资本(金)21697.84亿元。其中,企业167834户,注册资本(金)21639.48亿元;个体工商户87310户,资金数额53.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