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弘扬工业文化、传承工业精神,助力制造强省和文化强省建设。
据经济和信息化厅生产性服务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委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国家层面对繁荣工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进行了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为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省、文化强省有关部署要求,推动《实施方案》落实落地,进一步繁荣发展四川工业文化,助力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共3个部分7条18款,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对推动全省工业文化繁荣发展进行了谋划部署。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工业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完善,工业文化载体更加丰富,文化赋能“四川制造”水平显著提升,重点培育打造具有浓郁“工业风、文化范、四川味”的5大工业文化品牌,即: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工业(企业)博物馆5家,争创国家工业遗产10家,评选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20家,创建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家,打造体验式、互动性工业研学基地10家。
对此,《行动方案》围绕传承弘扬四川工业文化、健全工业文化发展体系、强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积极发展工业文化旅游、做强四川工业文化品牌等五方面,提出13条具体举措。
其中,传承弘扬四川工业文化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工业文化研究教学,推动“文化赋能”四川制造。健全工业文化发展体系方面,提出建立工业文化基础资源库,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谋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提出健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机制,科学活化利用工业遗产。积极发展工业文化旅游方面,提出推进“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工业+研学”旅游。做强四川工业文化品牌方面,提出做强“三线建设”工业文化品牌,推进川渝工业文化合作,加强工业文化宣传。
为确保上述工作得到有效落实,《行动方案》还明确了3条保障措施,提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动四川工业文化繁荣发展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对工业文化相关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人才支撑,培养高素质工业文化管理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