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四川省中小企业协会!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资讯专委会 > 深度剖析: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蝶变与未来机遇

深度剖析: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蝶变与未来机遇

发布日期:2024-07-16    来源:智慧靖宸1023  浏览次数:1175
核心提示:深度剖析: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蝶变与未来机遇


前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20年简单的交流培训到专业化、系统化的咨询服务,再到如今的数字化转型咨询,每一步都见证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深刻变革。

本文将带您深入剖析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蝶变之路,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01行业概览与产业结构

管理咨询行业,如同一座庞大的生态系统,从上游的数据与信息提供者、教育与培训资源,到中游的管理咨询公司,再到下游的企业、政府、事业单位消费者,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产业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整合分化三个阶段,如今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咨询行业产业结构解析


如上图:国外第一代管理咨询顾问于1914年间诞生于美国,如今已形成了多层级的产业结构,包括战略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和信息咨询,其中管理咨询又包括一般管理咨询(按职能分)和特殊管理咨询(按行业分)。

管理咨询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



上游:包括数据与信息提供者、教育与培训资源、基础设施与工具提供;
中游:管理咨询公司
下游:企业、政府、事业单位消费者

管理咨询行业所处发展阶段



管理咨询行业在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经历了从简单的交流或培训,到专业化、系统化的咨询服务的转变。

①起步阶段(改革开放至1996年):此时的咨询多为简单的交流或培训。

②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至2016年):1996年起,一批本土咨询机构如北大纵横等迅速成立并成长。到1999年后,国内管理咨询机构数量激增。此阶段,国外管理咨询公司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③整合及分化阶段(2016年后):市场对管理咨询机构的要求逐渐提高,咨询项目规模相对较小但数量增多。许多小微咨询公司因无法达到市场需求而关闭。

02宏观环境分析

在宏观环境方面,政治、社会、经济和技术四个维度共同塑造着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格局。

政治环境

1、政府政策支持维度:政府对咨询行业的政策重视度和到位度需要有提升空间.

2、监管体系与标准建设:还不太成熟,需要逐步完善。

3、国家规划:例如“十四五”规划等国家战略规划(如专精特新、新质生产力等)对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社会环境

1、近年来,社会文化观念在逐步转变,很多企业已经对科学管理的认同感在逐步增强,特别是在战略规划、组织转型等方面;但中小型公司仍然还有待引导提升

2、这些年,国际咨询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全球先进的咨询方法和理念,也促进了本土咨询公司的学习和成长。

经济环境

1、宏观经济的增长或衰退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支付能力,进而影响咨询行业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对管理咨询行业有一定影响;

2、中国管理咨询行业近年来的增速有所放缓,与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投资态度紧密相关。

技术环境

1、数字化转型咨询成为管理咨询市场的新增长点,涵盖了新技术应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些新技术为咨询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论来解决问题。

2、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使得咨询公司能够更高效地分析数据、提供预测和建议。

可见:

从宏观形势看,一方面总体政府政策扶持及经济形势不太乐观,另一方面随着企业方对科学管理的认同度提升、国家战略规划对企业发展的引导及数字化转型风潮,管理咨询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总之,政策支持的缺失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为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和国家战略规划的引导,又为行业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数字化转型咨询更是成为了新的增长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咨询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论。

03微观环境浅析

在微观环境层面,管理咨询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内部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性服务的崛起以及消费者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增强等压力。

1行业内部竞争

非常激烈,尤其体现在服务的同质化上,这导致价格竞争成为获取市场份额的一种手段。

2潜在进入者

管理咨询行业的进入门槛虽说相对较高,需要专业知识、经验和品牌积累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行业透明度的提高,一些拥有特定技术或服务模式的新兴企业可能成为潜在的进入者。

3替代性产品/服务

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企业可能选择使用在线工具、软件或平台来替代传统的咨询服务。另外一方面企业内部的咨询能力提升,也可能减少对外部管理咨询公司的依赖。

4消费者议价能力

企业客户作为管理咨询服务的消费者,其讨价还价能力较强,特别是在如今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另外客户对服务质量、价格和效果的敏感性高,一般都会通过比较不同咨询公司的服务来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5供应商议价能力

管理咨询行业的供应商主要包括专业人才、技术提供商和信息数据服务商。专业人才的稀缺性可能会增强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技术供应商,尤其是拥有独特技术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可能在议价中占据优势。

可见,管理咨询行业企业目前确实存在较大的外部压力,行业内卷较为严重,并且随着技术发展,潜在进入者和替代性服务也将逐步占据一部分市场,对管理咨询行业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4市场环境洞察

1市场规模

因暂时没有找到2023年数据,2022年中国管理咨询市场:总体规模为492亿元。咨询机构数量(不含独立咨询顾问群体)约6000家。

2市场增速

2022年中国咨询行业的增长率为4%,2023的增长率预计仅为0.3%,其中,外资咨询机构的增长率甚至降到了-6.3%,民营及国有咨询机构的增长率则分别为3.2%和6.4%。

2023年增长下降主要原因:

①与咨询行业整体上受到中国疫后经济恢复滞后影响,以及企业对于投资仍抱谨慎态度密切相关。

②就外资咨询细分市场而言,随着国际关系整体氛围的日趋紧张,以及中国本身政策变化对外资企业的影响,外资企业在华投入和国有企业与外资咨询公司合作更趋于谨慎,从而使外资咨询市场呈现明显的下降。

3市场竞争格局

总体呈现出市场主体多样性、服务区域和客户行业细分、市场分层等现象:

1、从主体细分看:内外资咨询机构总业务规模平分秋色

总体上外资咨询机构在中国管理咨询市场仍将占据40%左右的市场份额,雇佣顾问的总体数量上也占据了相似的比例,是中国管理咨询市场中无法忽视的存在。
总体来看,与数字化有关联的业务在外资机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4成,国有和民营咨询机构仅在两成左右。

2、关于服务领域、客户行业与客群细分

服务领域:

我国从事战略咨询、人力咨询和营销咨询的团队/机构明显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40%、20%、15%左右,是中国咨询市场的主导服务领域。

但全球市场则是技术咨询、财务咨询和运营咨询这些更偏实施的咨询服务占据更高的比例。

——我国管理咨询行业还不够成熟;

客户行业:

我国是消费与制造业领域占据主要份额,2023年与2022年比较大的差异来自工业制造领域份额的大幅缩水,这应该与中国当前经济疫后恢复情况不够理想,工业企业整体投资偏谨慎的状况明显相关。

国有咨询机构会更多聚焦于政府公共和能源资源两个客户行业,外资咨询机构在金融投资和科技电信领域拥有更高的份额,且在消费零售和工业制造等高竞争领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民营咨询机构更多分布于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消费零售和工业制造领域,在其他领域分布有限。

客群细分:

咨询机构对国企和政府机构客户的关注比例正在提高,这也能明显反应出咨询机构受当前市场情况影响,服务关注点正在向业务相对稳定、咨询投入变化不大的国企和政府机构靠拢。

从客户整体的成熟度来看,除外企和少数市场或行业头部国企、民企客户有较高的商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绝大多数的国企和民企客户的商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这也给聚集在这个市场的绝大多数民营和国有咨询机构的收入、人效和能力的提升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管理咨询服务四大顾客群需求特点存在较大不同,从下表可以看出:



目前国内目前最具潜力的三类综合性管理咨询业务浅析,详见下表:



3、从人效(即收入与咨询公司顾问数或总人数的比值)看

—位于顶层市场的国际领先咨询公司:人效普遍在200-350万/人/年的水平;
—位于中间层的大型专业服务机构咨询部门:人效则一般在100-200万/人/年的水平;—目前中国咨询行业的总体平均人效:平均70-80万人/年的水平。

4、结合如上,特此透析出国内外咨询市场的主要差距:

1)市场成熟度差距:目前国内管理咨询市场仍然不够成熟:

从目前中国咨询市场战略咨询、人力咨询和营销咨询占比明显偏高的情况来看,可以间接证明很多中国企业对咨询公司的需求还处于获取建议的阶段;
由于企业自身能力发展有限,因此,企业对更加具体和精细化的技术、财务和运营类咨询服务也明显缺乏足够的需求。

2)客户维度差距:我国客户市场分层明显,客户能力不足:

①领先的外资、民营和国有企业:对高端的咨询服务有强烈需求,为管理咨询的顶层市场。

②中间层是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在特定区域和行业领域具备规模或领先优势的民营和国有企业:虽然与领先企业有类似的需求,但由于管理经验和支付能力的不足,选择了以大型专业服务机构咨询业务主导的中间市场;

3)大中型甚至小型民营企业:虽然他们的需求依然巨大,但是一部分受预算和视野限制,只能选择综合实力稍逊的本土咨询机构;

4)体量更小的民营企业:主要通过企业培训解决自身的问题。

5)机构差距:国内咨询机构人效不佳,数字化门槛难以跨越。

4企业管理咨询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基本现状

1、客户需求变化:

管理咨询已经从原来的“信息价值供给”,转变成当前的“全面价值供给”;

过去的国内咨询领域,咨询公司是可以依托于“信息不对称”的盈利模式而存活的,比如传输对于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技巧、工具等等的应用,在如今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迅速,企业管理者们的经验、见识、学识已经提升到了应有的高度,如果管理咨询公司依然依托于过去的模式不变,势必是要被淘汰的。

客户满足的,再也不仅仅是工具、方法的获取,更重要是行业研究的深度和趋势判断,以及更重要的直接的经营管理的实施指导。

2、管理咨询能力提升迫在眉睫

客户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和经验方面的提升速率,已经高于很大部分管理咨询公司。

我们在很多的企业,都能感受到中高层管理者甚至基层员工的变化,那就是高学历水平的人才比例在迅速提升,管理者的整体能力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以他们的学识、见识、经验,高到或许已经不需要咨询顾问们去用大量的篇幅去阐述各类管理模型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具的内涵和意义。

与之不相匹配的是,还有不少咨询顾问依然抱着十年前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在开展咨询业务。

3、内卷已经在路上:

整个咨询的市场规模索然处于稳步扩大的态势,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值感的降低等综合因素导致咨询的价格体系已经紊乱。

原来大量的项目来自于大央企、大国企以及其他大中型企业,中小型、小微企业很少开展咨询业务。近年来的重要趋势变化是,企业管理咨询已经相较于以前变得更加的“亲民”,使得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也能接受管理咨询的服务。

然而,正是看到这块市场的异军突起,大量的管理咨询公司冲入市场,迫使大的咨询集体被动卷入“价格战”,咨询的价格体系几近紊乱。市场上的这一类企业也是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价格都能报得出来,“内卷”已经在路上。

综述:

可见我们作为管理咨询公司的一员,深刻感受到所处行业环境四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市场比较低迷:受宏观经济影响,整体管理咨询市场规模增速在放缓;数字化转型咨询成为管理咨询市场的新增长点,

二、客户需求转变:客户更加注重实施与落地效果,趋向“全面价值供给”;大企业项目需求在减少,中小微企业也开始能接受管理咨询业务,但由于认知高度还不够,支付能力有限,迫使咨询行业卷入“价格战”

三、外部压力较大:行业内卷较为严重,并且随着技术发展,潜在进入者和替代性服务也将逐步占据一部分市场,对管理咨询行业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我国管理咨询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咨询公司需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技术研发。拥有特定技术或服务模式的新兴企业会有机会。

未来,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将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投资态度的变化将影响咨询行业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和新技术应用将为咨询公司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通过行业环境分析,我国管理咨询行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

第一:“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必须有清晰的定位,

决定咨询公司成败的不是做得多而是做得好;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尤其是实力相对薄弱的咨询公司,只有在较小的业务范围内,深入钻研,真正搞出点新东西来,真正有过人之处、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咨询市场上赢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定位包括:

1. 市场细分定位:管理咨询公司需要明确其服务的市场细分领域,如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财务咨询等,针对特定领域深耕细作,建立专业形象。
2. 客户群体定位:识别并专注于特定的客户群体,如中小企业、大型企业或特定行业的企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3. 服务模式定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管理咨询公司需要从传统的咨询服务模式转向更加灵活、技术驱动的服务模式。
4. 地域和文化定位:考虑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需求,管理咨询公司可能需要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调整其服务策略。

第二、必须在如下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

1. 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咨询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2. 服务模式创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转变咨询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更加灵活、技术驱动、落地实效的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

3. 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将成为管理咨询市场的新增长点。咨询公司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4. 团队协作与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的专家团队加强团队协作与人才培养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作为管理咨询公司倍感压力,但也要积极应战,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构建多元化的专家团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视机遇与挑战,加油!



Copyright 2020 www.scs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中小企业协会 电话:028-86265049  028-86265064  028-86265031
地址:成都市成华街5号207、208室
技术支持: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蜀ICP备11006773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