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四川省中小企业协会!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坛 > 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

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

发布日期:2014-03-1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次数:417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访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
  本报记者
  王晓红
  许泽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头羊——中联重科,就是湖南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典范,为全国国有企业改制改革,提供了样本。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国资委专题举办样本的力量: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研讨会。与会的国资委领导、专家学者和中外媒体一致推崇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称中联重科是中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样本
  全国两会期间,为了探寻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奥秘和发展轨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
  中国经济时报:中联重科从21年前的一个国家级研究院,蜕变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军企业,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六位。成功的内因是得益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中联重科的成功实践吗?
  孙昌军:是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是重大的改革,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1992年,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是建设部直属的唯一一家集建设机械(600984,股吧)科研开发和行业技术归口于一体的应用型研究院。在国家号召科研院所改制的洪流中,时任长沙建机院副院长的詹纯新为改变研究院发展困境,带领7个人、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走科技成果转化之路。20年前的建机院,日均收入仅万元;20年后的中联重科,日均收入超过2亿元,连续21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目前,总资产870亿元,员工3万人,居全球工程机械企业第六位。
  特别是从2005年至2006年间,公司大胆进行体制创新,确立了裂变+聚变=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将原有管理方式打碎了重捏,中联重科迈上了进一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道路。中联重科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充分证明,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定海神针
  中国经济时报: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线大致是怎样的?分为几个阶段?
  孙昌军:自1992年成立至今21年间,中联重科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自身的股份制改造上市、母公司改制、H股上市,最终形成了湖南省国资委、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战略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及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
  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联重科股份制改造实现A股上市。1992年,时任长沙建机院副院长的詹纯新为改变研究院发展困境,带领7个人、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走科技成果转化之路。1996年,技术与服务不断得到市场认可的中联公司业绩规模已具备上市条件。1997年,在建设部的指导下,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1999年,由长沙建机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他5家发起人,设立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010月,中联重科登陆深交所,上市发行5000万股A股,募集资金6.14亿元,在上市发行后1.5亿股总资本中,国有股49.83%,其他股东50.17%。中联重科由此迈出了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性一步。
  第二阶段是母公司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改制、整体上市。2008年,长沙建机院清算注销。20093月,其所持的中联重科股份在各股东间按股权比例进行分配。建机院清算注销后,中联重科仍由国有股东控股,但股权将发生变化,第一大股东湖南省国资委持股24.99%,管理层持股比例为12.56%,弘毅投资持股12.36%,其他股东持股50.09%。改制进行到这一步,中联重科产权终于得以厘清,基本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的雏形。
  第三阶段,是发行H股实现资本国际化。随着中联重科不断壮大和加速的国际化发展进程,股权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201012月,中联重科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中联重科此次共公开发行H10亿股,募集资金总额150亿港元。中联重科股权国际化的大门正式打开。通过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中联重科的股权结构更趋多元合理,一个更加成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经济时报: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之后,中联重科在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孙昌军:混合所有制的体制创新,在让中联重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国有资本的放大功能,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中联重科成立至今,国有资产最高时增值超过800倍。
  随着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的体制创新不断深化,国有资本体现出超凡的市场活力。2001年至2013年,中联重科相继在国内外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等企业,整合全球优质资产,迅速拓展了产业链,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动力。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样活跃,在国内、海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融资、成功发行美债并开发了自己的金融服务业务,不断为资本运作开辟新的空间。
  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方面,从2000年上市起的十三年间,尽管中联重科国有股比例从49.83%下降到16.19%,但国有资产不断增值,最高时超过800倍,而且从中联重科上市的2000年截至2012年,仅国有资产直接分得现金红利就超过12亿元。
  自中联重科整体上市,实现混合所有制以来,中联重科以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表现高速发展。随着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的体制创新不断深化、企业行业地位和国际信誉的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影响力也在迅速增强。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CIFA,文化要素在成功实现跨国合作中功不可没。意大利总统将莱昂纳多奖颁给詹纯新董事长,代表中国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也为世界瞩目。
  2013年,中联重科在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排名第779位,成为世界排名第六、国内排名第一的工程机械企业,代表着中国工程企业硬实力备受认可。
  中国经济时报:中联重科的实践推动了国资监管方式创新,证明了混合所有制能充分释放企业的发展活力,混合所有制既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又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你认为,混合所有制的中联模式有何可供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孙昌军:我始终认为,中联的成功得益于深化改革。说起经验,我认为总结起来就是5点,11个字:创新、规范、民主、开放、可持续。
  创新是灵魂。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变革,不仅在于实现了股权混合多元的体制,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从而体现出体制、治理、机制三位一体的创新。
  规范是前提。我们始终相信,凡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改革,只要按国家政策规范地去做,就会获得一个好的结果。
  民主是保障。中联重科21年来变革很多,但一直在平稳推进,没有出现大波大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内实现充分的民主,使员工在观念上认同,是改革达到预期目的的一个重要因素。
  开放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混合所有制本身体现了一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在改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吸纳融合股权的开放、人力资本经营的开放、资本运营的开放、文化管理的开放。
  可持续是目的。具体说起来,这个可持续包括六个方面:体制的可持续、战略的可持续、人才的可持续、管理的可持续、技术的可持续和文化的可持续。

Copyright 2020 www.scs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中小企业协会 电话:028-86265064  028-86265031  028-86265049
地址:成都市成华街5号205、207室
技术支持: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蜀ICP备11006773号-9
公安备案号: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1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