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四川省中小企业协会!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坛 > 马晓河 寻找托底增长的积极因素

马晓河 寻找托底增长的积极因素

发布日期:2015-06-23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浏览次数:454
核心提示:从经济增长变动曲线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连续21个季度从高位向下行,目前经济增长还没有明确的回升信号,大多数指标是偏弱的。
当前,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主要是总需求回升缓慢,解决需求不足问题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马晓河
从经济增长变动曲线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连续21个季度从高位向下行,目前经济增长还没有明确的回升信号,大多数指标是偏弱的。从供给和需求指标分析,国内需求疲软,外需增长不如预期,投资在不断放缓,消费增长平缓,出口增长低于往年,工业增长已经从高位连续63个月滑落,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连续下滑,PPI连续37个月处于负值区间,经济通缩的风险在增加。
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国际也来自国内。
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化对中国有利也有挑战
今年,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化,不同经济体宏观政策在不断分化。先看发达经济体,欧元区刚刚走出危机最差的时期,2015年经济增长可能稍好于2014年,但是2015年欧元区债务恶化不会明显缓解,通货紧缩将会持续,在此形势下,欧元区于122日推出欧版QE,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宏观政策上表现为放松。再看日本,在去年4月提高消费税后经济增长已经连续几个季度萎缩,2015年经济不会好于2014年,安倍为了刺激经济,实现预期通胀和增长目标,将在宏观政策上继续实行超宽松量化货币政策,在宏观政策上也表现为放松。在这次危机中,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突出,私人消费抬头、制造业回流、失业率下降等都使经济向好。但美国201411月宣布退出QE,并于2015年年中可能开启加息窗口,宏观政策总体趋势表现为收缩。发达经济体之间宏观政策的收和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由于美国是世界超大经济体,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放松带来的影响,不足于抵消美国在宏观政策上收缩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再看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在新兴经济体中表现相对较好,这两个经济体目前为了应对经济形势变化,都相继采取了放松的宏观政策。但是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俄罗斯等经济体,面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也分化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带来不同挑战。
总之,2015年,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利有弊。去年以来美元坚挺回流、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对中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降低成本有利。比如石油,中国每年进口约三亿多吨,如果价格降一半,我们进口原油会节省一千亿美元左右,当然这是理想状态。还有铜、黄金、铁矿石、大豆、棉花等。但是,当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以后,必然引起新一轮的世界通缩。一旦通缩,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对中国产品出口将形成严重需求约束。还有,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的形势下,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20多个国家开始竞争性货币贬值,这使得中国人民币(6.2078, -0.0018, -0.03%)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对其他货币明显升值。这严重抑制了中国的出口,对当前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内影响经济增长因素亦有利有弊
先从有利的方面看,以下四大方面能给2015年经济增长托底。
1.改革步伐加快,改革力度加大,能释放一些体制改革红利,可促进经济增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改革措施,四中全会提出的190项改革措施,加在一块有526项改革,每年分解80多项。如果2015年按预期完成改革任务,必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比如行政审批权限的取消和下放、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放开垄断部门、国企改革、新型城镇化试点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特别是各种改革试点的推进产生的示范效应,都将为经济发展释放出红利。
2.从经济结构调整上挖掘增长潜力,有利于经济增长。本届政府有一个最大特点,就创新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将城乡、产业、区域串联起来,即串联式发展经济。提出产业融合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都体现出这种创新思维。将产业、区域、城乡串联起来发展能产生联动效应,会带来1+1>2的效果。例如:第一,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解决三亿人口的城镇化问题。第二,打造长江经济带,今年要开好局。沿长江经济带打造产业集群,高科技、先进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信息、生物等产业集群等发展兴起,必将推动这个区域的快速发展。第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北京和天津同周边城市连接起来,即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通讯、水电网管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都实现互联互通,也能带来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
3.实施新走出去战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新视野和新战略,这会给中国带来一片新天地。中国将从过去的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导向转向以资本、技术输出带动产品输出,这是一个战略转型,如果做好了,会把中国带向一个新的时代。比如,筹建亚投行,中国出资500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中国已注资400亿美元;为打通中国东盟通道,中国出资200亿美元等。这些都会对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4.今年中央会继续强化实施微刺激的宏观政策。2014年以来中国的很多措施都是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
总的来说,上述四大方面的因素,都会为今年中国经济托底,把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预期区间。
但是以下几大因素也会对中国经济增长构成较大下行压力。
一是长期因素。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周期性下行,从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种必然趋势。此即谓新常态。结构调整使一些传统产业被淘汰转移,会使一部分人丧失就业岗位而利益受损;新兴产业成长上升,又使得一部分人从发展创新中得益,但由于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其获益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因此,在本阶段产业转型中,新兴产业的成长和扩张,必然要以一部分传统产业淘汰为代价,比如网络销售(O2O)给传统商业带来极大冲击。
二是消费增长缓慢。中国需求结构转换已经爆出好消息,消费占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资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苗头。但是,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占GDP比重明显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太低。当前中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在压缩三公消费之后,私人消费没有及时补上,造成总消费增长缓慢。压缩三公消费是正确的,它把以往豪华、奢侈、超常规的GDP挤掉了,使膨胀的消费消了肿。但消肿以后,私人消费增长填补不了公共消费减少的那一块,所以总消费的水没增加多少。
当前和今后,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投资能不能再增长,而是消费在需求结构转换中不能实现正常上升。为什么?首先,居民消费倾向低。2015年第1季度央行[微博]50个城市两万居民问卷结果显示,81.5%的居民愿意多投资多储蓄,仅有18.5%的居民倾向更多消费。有这么多人愿意多投资多储蓄,消费增长能加快吗?储蓄等于什么?长期储蓄等于投资,投资等于产能,产能等于国内消费加净出口。当国内消费不足、出口乏力时,中国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压力。之所以居民消费不足,消费动力不强,关键是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水平太低。
中国城乡居民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是没钱不能消费,二是有钱不敢消费。其关键原因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实际上,引起中国消费动力不足的关键是,有40%的中低收入阶层,没有解决消费动力问题。中国40%的中低收入阶层,除了日常消费外,一生只能干四大件事——买房子或建房子、结婚生子、子女教育、看病养老。如果这些人收入水平不提高,后顾之忧解决不了,消费要正常增长将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深层问题需要思考,中国的GDP是不能跟美国以及发达国家比较的。为什么?第一,中国GDP中的投资比重过高,而西方国家是消费比重高,GDP中消费比重越高离居民福利距离就越近。因为,消费特别是家庭消费,本身就是居民的直接福利。第二,中国的GDP质量差,发达经济体盖栋房子一百年不拆,我们盖一个房子几十年就拆了;人家建一座桥一百年不拆,在我们这里有的不到两年就塌了。第三,中国投资中还有许多高大上建设项目,距离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福利太遥远。大广场、现代化剧院、豪华政府大楼、摩天大厦、各种现代化会议中心等,给低收入人群带来的福利是非常少的。所以,长期高投资并不能将中国带向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因而,必须大力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
当前中国消费和储蓄比,储蓄永远快于消费。过去14年中国总消费增加了5.7倍多,而储蓄增加了8.2倍。消费慢于储蓄,最后结果只能是储蓄支撑投资加快增长。
三是落后产能淘汰后,接续产业成长缓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从生产投资看,当传统的产业被淘汰或转移之后,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传统产业改造滞后,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因为落后产能淘汰是快变量,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快慢之间必有一段空档期,在空档期缺乏接续产业条件下,工业投资增长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就不会太快。中国经济增长中有40%强是由工业提供的,2014年以来,中国工业在产能过剩压力下,投资增长率一直在下滑,并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平均增长率,这必然影响总体经济增长。
四是房地产。房地产市场今年可能不会出现明显抬头倾向,三四线城市还会延续微弱下行,一二线城市可能在今后几个季度趋稳,全国房地产总体形势既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也不会出现大幅度滑坡。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因素可能影响近期房地产走势。一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5%,今年至今已经贬值1%。从过去看,人民币升值,房地产就涨价,人民币贬值,房地产就降价。二是征收房地产税,如果政策出台,对近期需求还是有影响的。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一般要占中国总投资的55%以上,制造业不景气,房地产不回升,总投资也难以有起色,这将直接影响今年经济增长。
结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因素,对当前和今后经济形势的判断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主要是总需求回升缓慢,解决需求不足问题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今后,在政府微刺激和投资拉动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投资会向好,但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难有明显回升,消费继续呈现低缓增长趋势,出口增长会延续低速状态,经济增长仍面临不小的压力。第一季度GDP增长已经跌至7.0%,预计二到三季度会企稳,但全年经济增长率会低于2014年。
为了稳增长,防止经济增长过大偏离预期目标,今后的宏观政策方向应该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不断强化微刺激力度,加强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
在二、三、四三个季度,一是要继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一方面用于新型城镇化和三大战略部署方面的投资,一方面用于能刺激和改善消费侧的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同时,还应拿出相当一部分财力,继续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特别是贫困人群的援助力度,解决这些人群住房、就业、上学、看病、养老等基本需求问题。比如,可将城乡基本养老财政补助标准由目前的70/月提高到150/月,新农合补助标准也相应提高。另外,财税政策要在减法上做文章,例如降低部分日用工业品的消费税率,增加家电甚至家具更新消费补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建议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目前的3500元提高到5000元。
二是实施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更大地发挥货币政策力量。运用有效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和信贷供给,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增加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的信贷规模,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可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向市场适度增加货币供给;另一方面可继续放宽金融市场进入门槛,允许并支持社会资本依法建立民营金融机构,从制度上扩大金融供给。
三是加快推动改革落地。选择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社会结构转型的体制改革予以优先、重点推进,比如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收入分配制度、户籍制度、行政审批、垄断行业、土地矿产能源等资源制度等,要加快改革。

Copyright 2020 www.scs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中小企业协会 电话:028-86265064  028-86265031  028-86265049
地址:成都市成华街5号205、207室
技术支持: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蜀ICP备11006773号-9
公安备案号: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1542号